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标志,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校园,更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随着我市“创文”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市教体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如今,随意走进校园、体育场馆,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浓厚的创建氛围。在这里,既有“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又有“有声有色”的特色活动,更有“以文化城”的主旋律。
市教体局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和教体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坚持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丁建清为组长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出7名同志专门负责“创文”工作,形成了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各科室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系统上下积极参与的“创文”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台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实地考察点创建手册》《创建工作督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先后召开交办会、推进会、培训会达11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3次,切实保障了“创文”工作扎实推进。
市教体系统“创文”工作现场会在文昌小学召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一项凝心聚力、增强素质、展现实力的工程。‘创文’工作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作为教体部门做好‘创文’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以坚定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创文’工作。”在8月6日召开的中心城区教体系统“创文”工作推进会上,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建清斩钉截铁地说。
市教体局明确“创文”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对待“创文”工作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等不靠。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研究,带头部署、带头落实、带头督查。学校领导班子包事包项,做到责任全覆盖、创建无死角。
局“创文”办组建督导组对各学校“创文”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树立典型,激励其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保障推动创建工作落实处、见实效。局“创文”办不仅在工作日时间内随机暗访督查,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攻坚阶段,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进学校,访师生,聚问题,找短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为更好地宣传创建、督查创建,中心城区教体系统建立了“文明创建微信群”,利用网络的力量,让创建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小细节,小漏洞,都在群内予以提醒;一桩桩、一件件,创建的好做法在群内推广。各单位各学校铆足干劲抓创建,微信群成了展示的舞台,“比武”的天地。局领导丁建清、朱鑫、王宏伟、褚严明、袁冰等跟踪动向,适时发声,引领了教体系统争创的方向。
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建清到周口市第十九初级中学调研“创文”工作
“最美的花是校园之花,最美的景是校园之景”。市教体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之间、潜移默化中,校园有了更浓的书生味、书卷气、书香味。
市教体局以“一盘棋”的工作热情,注重加大“创文”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展板、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而且辐射带动了校园周边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创文”活动的顺利开展。
让墙壁说话,丰富班级文化。各学校立足实际,合理利用文化走廊、宣传展板等,积极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实现“面墙说话,角落育人”。一些学校还用心经营班级文化,突出生动活泼、风格各异的班级特色。如今,走进学校教室,都能看到人文底蕴的励志语录、书法条幅、班主任寄语、班级风采等,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周口市文昌中学注重营建丰富多彩的墙体文化,让每一个墙壁都发出育人的声音。教学楼墙壁、餐厅柱子都成了传统文化宣传阵地,有《二十四孝》《论语》《弟子规》等故事,图文并茂;走廊墙壁上是主题文化,有“爱与责任”,有“中国梦”,有“科学家”,有“科技成就”。各班级各显神通,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
淮阳区文正学校坚持高标准设计,大门设置四块“创文”宣传栏格外醒目,校园内宣传版面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书法戏曲进校园、“中国梦”系列活动和德育活动等生动图片。校园里楼梯洁净,学生穿戴整洁,教室窗明几净。
周口市文昌小学注重把一草一木变为风景。学校利用暑假时间,不顾炎热,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动手清洁卫生,为校园设计、广场的命名献计献策。如今,孝德文化长廊、智慧读书广场、仰望星空……既丰富了学校内涵,又激发了师生爱校、乐教、勤学的自觉性与创造性。9月18日,中心城区学校“创文”工作现场会在该校召开。
9月21日,在淮阳外国语实验小学,五(1)班正在开展“文明从我做起,我与文明同行”主题班会。“以前我每天上下学过马路都要等车开过去,现在路口都有交警和志愿者指挥交通,车主主动让我先行,感觉特好。”学生李晓雅说起“创文”以来的切身感受十分激动。
各学校采取强有力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出更加和谐融洽、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师生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中小学生守则》,采取课前背诵、放学路队吟诵、随机抽查师生等形式,师生知晓率达到100%。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师生中开展了征文、绘画、演讲、讲故事、手抄报,编写顺口溜、童谣、儿歌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校园中。
中心城区各学校把文明创建落实在课堂,延展到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友爱教育在校园蔚然成风;友善、孝敬、节俭、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入心入脑;专题课程、主题班会、经典诵读,此起彼伏;升旗仪式、入团典礼、重大纪念日、网上祭英烈、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推波助澜。
据市教体局副局长朱鑫介绍,“创文”工作开展以来,中心城区各学校制作专题版面1000多块,开展志愿活动1200多次,参与人数2万多人,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近百次,师生文明素养有效提升,校园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市教体局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主旋律,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多项体育健身惠民工程,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源源不断的健康活力。
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运动不断火热。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与文明同行“等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随着健身路径、体育公园等设施的投放使用,健身运动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健身人群成为中心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让文明深入人心。学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与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单位合作建设了课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场所、搭建平台。
一些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对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培训等措施,积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心理辅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育人氛围。各学校还每两周安排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全面开设《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川汇区教体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00多万元改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发挥活动场所的基地、师资和载体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该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王晓静告诉记者:“为了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我们是加班加点地干,没有星期天。局长徐德志几乎每天都到工地督促进度,确保了中心建设顺利完工。”
为推动“创文”工作深入开展,市教体局先后印发了《小手拉大手,争创文明城——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倡导绿色出行——致家长的一封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等,并下发到各学校。各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市师生在养成文明、卫生、礼貌、节约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把其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影响和带动家长及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来,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培树文明风尚,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此,市教体局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教师师德十要十不要》等规章制度,人人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和“爱心、敬业、创新”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周口最美教师”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引领、做有榜样,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还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师德标兵”评比等主题活动,号召教师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做到远离铜臭,远离庸俗,远离低级趣味,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师风制度化建设。
市教体局机关积极倡导全体党员干部争做文明传播者,争当文明先行者,动员他们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切实担负起文明创建的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创文”期间,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服务达2000多人次。他们前往背街小巷进商户讲政策,劝小摊守秩序,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清扫社区卫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入户发放创文宣传材料,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助力加油,得到了街道社区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周口一高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从小事做起,走进市图书馆,擦拭桌凳,整理图书,彰显青春魅力。自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校园门口车辆来往井然有序,上下学高峰时段没有拥堵现象,交通疏导效果明显。如今,像周口一高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已在各校蔚然成风。他们以“服务学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过程中散发着青春光彩。
周口一高党委书记孙东来告诉记者:“学校开展‘创文’工作既是营造育人环境,也是挖掘育人资源。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构建校园文化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创文’氛围,文明两字已深深印刻在每位师生的心中。”
校园,因文明而更加和谐;文明,让校园更加美丽。在我市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的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校园文明之花竞相盛放,软硬件设施条件不断完善,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师生文明素养和学校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如今,谈及创建文明城市的益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乐得合不拢嘴。老师说,学生勤学,环境优美,在这里工作很舒畅;学生说,老师敬业,同学团结,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科成绩的提高;家长说,学校管理到位,孩子变得文明有礼,自己也踏实放心。

淮阳羲城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是文明的圣地,学校首要任务是以德育人、文明育人。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高效推进“创文”各项工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建清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