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知识(自我诊断篇)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19-11-11 17:08:3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已经达世界第一,而糖尿病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严重危害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使国人的幸福指数降低。那么,如何让糖尿病远离我们,避免我们成为“小糖人”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发现糖尿病“蛛丝马迹”的方法,以便我们把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

首先,我们先从糖尿病的症状说起。如果我们有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 症状,就要高度怀疑得了糖尿病。有些人会出现口干、口渴、乏力症状;餐前低血糖,皮肤瘙痒,反复发作的结核、足癣、牙龈炎、泌尿系感染、伤口不愈合、女性阴道炎等症状也应想到是否伴发了糖尿病。还有些人长期对自身健康不重视,出现了并发症也不知道,这些并发症有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失明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有手脚麻木、刺疼,感觉异常,坏疽等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症状;有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肾脏病变的表现;有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认识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病的症状;有心慌、气短、出汗、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等自主神经方便的病变等。

出现以上症状时,我们要提高警惕,高度怀疑是否罹患了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是到医院或检查血糖的正规机构去做一个糖尿病相关项目的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尿常规、OGTT实验、糖化血红蛋白,甚至胰岛素和C肽的检查。

其次,有些糖尿病患者根本无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如何办呢?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政策,基层卫生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已经进入家庭,35岁甚至18岁以上的成年人要主动接受健康知识的宣教,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主动接受血糖的检查,当然,一些有条件的单位每年会对职工安排健康体检,这些办法都有助于我们发现糖尿病。同时,医疗机构也加大了对糖尿病的监测力度,对每一位入院患者常规测血糖。所以,在治疗其他疾病时,也能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

以上说来,好像大家都成了糖尿病人的“嫌疑犯”了,人人自危。其实大可不必,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这些高危人群是:1.年龄超过35岁;2.有血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和肥胖;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高血压病史;7.有高脂血症病史;8.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者;10.有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史;11.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2.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妇女;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找到发现糖尿病的方法了呢?希望大家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远离糖尿病,提高生命质量。

(周口市专科病医院糖尿病专科 袁慧芳)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