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模式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5-01-08 18:17:2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一、根据合作方与合作模式的分类

现代产业学院合作模式主要有“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政企合作”“校行企合作”“校政研企合作”“校政研行企合作”和“校企行政合作”等多种模式,一般都是由各高校牵头,以实体二级学院为依托,联合政研行企等多部门共建共享。这类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的组织形式,对推进高校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高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四类较为常见的模式。

(一)校政合作模式

即学校与各级各类政府进行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模式,此类产业学院所依托的产业都是当地急需发展的产业。如沈阳化工大学菱镁产业学院就是该校于2020年10月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人民政府、腾鳌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学院还在海城建立资源化工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当地培养适应千亿级菱镁产业的专用人才,推动海城当地菱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

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这种模式是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如2018年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就是由深圳大学与腾讯公司共同建设,深圳大学依托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进行建设,腾讯公司提供教育云资源和空间、企业师资、实习机会、产学研合作专项、共建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联合研究基地等。

(三)校政企合作模式

即学校与政府包括产业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模式。如吉林农业大学参茸道地药材现代产业学院是于2019年1月联合当地2个参茸产业管理部门和9个龙头企业合作共建,该产业学院将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

(四)校行企合作模式

即学校根据专业群对接行业发展趋势,由学校跟行业协会或职教集团,以及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如华东理工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就是依托药学、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的学科优势,与上海医药集团等合作,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分布中的区位优势,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

二、根据校企融合及资源整合的程度分类

(一)订单式产业学院

在市场化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需求,技术创新与研发,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建立起符合双方需求的合作,该类产业学院往往采用虚拟式组织形式,嵌入进高校某个二级院系中,以某个专业作为支撑点,在学生培养、技能提升、师资培训等方面采用“订单式”“冠名班”等方式体现,这类订单式产业学院在开展合作过程中灵活机动,不会增加人员编制,企业投入也较为有限。订单式产业学院由于缺乏足够的企业资源和专职人员的投入以及学生认可度不高等因素,无法很好地满足高校或者企业的利益需求,导致合作很难持续进行。

(二)合作式产业学院

合作式产业学院,也可以称为行业学院,是高校结合地方区域战略发展需求建立起来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学院。该类产业学院具有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地方产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资源共享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更深的合作,在提升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类产业学院一般以高校为主导,地方企业参与的方式来开展,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成效。

(三)融合式产业学院

融合式产业学院和行业学院类似,都与地方区域战略发展、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融合式产业学院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在管理体制方面一般以董事会或者管委会的管理方式为主,企业需要对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地进行投入。融合式产业学院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的方向、方式都是按照产业发展需求所设定,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高度契合,学院的人才输出、科学研究都服务于行业企业。

三、根据建设与运行模式的分类

(一)多元投资校企混合共建模式

学校、政府、企业等多元投入,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这种产业学院的特点是,学校依据地方政府、所在区镇、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主动对接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形成专业优势对接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有效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时空距离。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依据中山市、区、镇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面对中山“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学院的专业方向,建成了古镇灯饰学院、沙溪服装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工商学院等四所产业学院,有效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时空距离,便于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产业中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融入课堂,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毕业生就业。

(二)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模式

学校、企业共建等同于二级学院的产业学院,形成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高校和企业为了弥补各自的短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理念,共同投资建立产业学院,这种产业学院在高校的地位和管理模式如同高校的二级学院一样,我们称其为二级产业学院。其特点是高校某特定专业以特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信息互通,利用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自身发展,专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专业建设水平和层次得到了提高。例如,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在机电专业方面的优势,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建立了以汽车产业为服务对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的二级产业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又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市场营销传播学院等。

(三)梯级承接体系发展模式

由高校到二级学院,再到产业学院,形成梯级承接体系。这种模式的产业学院是位列于各二级学院之后,作为学校的三级学院管理的。 在二级学院的框架下,利用二级学院特色显著、对口程度较强的各专业开办产业学院,相当于二级学院下设了“三级学院”。同时在人权、财权、事权等管理方面采用梯级的下放与承接体系,采取具有实效性、创新性与监控性的建设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管理模式办学。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撤系建“院”的调整,按照专业群设置了10个二级学院。其中二级学院机电技术学院中的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优势专业,与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达意隆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实现职业学院到二级学院再到产业学院的三级管理建设的梯级承接体系发展模式。

(四)联合推进体系发展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产业学院建在企业所在地,形成理事会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 在产业学院基础上,学校二级学院各专业与产业学院所在产业园区对应企业链接合作,进行二元主体建 设与管理、企 业师傅与 学校专任教师二元教学,形成学生与员工二元身份衔接的格局。 同时学校二级学院以产业学院育人基地为中心, 与基地周围其他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继续推进产业学院管理体系发展,进行专业与企业对接的深度合作共建。 此模式可实现“精准育人”,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例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中,本着将学校建在企业里,将专业建在产业上的原则,在广州开发区科学城与光宝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光宝产业学院,再由学校各二级学院就专业优势与光宝产业学院及其周边的企业需求,实现产业学院联合推进体系建设模式。


责任编辑:教体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