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5-02-25 15:16:4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一、《管理办法》制定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性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减轻因竞赛带来的学生过重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体育局委编办、民政市场监管局共同制定了《周口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全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出台《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

 规范管理面向中小学生(包含在园幼儿)的全市性竞赛活动,防止活动项目过多过滥,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包含幼儿园)、中小学生和家长负担,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办法》采取条目式结构,主要包含六个方面,共三十四条具体内容。

(一)总则:《管理办法》第一至五条,明确《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及竞赛管理部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类竞赛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须按照管理权限,由市教育体育局核准后公布活动组织时间、内容、范围、组织方式、监督方式等。未经核准,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不得组织开展竞赛活动。

(二)申报条件:《管理办法》第六至八条,明确竞赛组织主体(主办方)要求,竞赛依据文件要求和申报材料要求。

(三)认定流程:《管理办法》第九至十三条,明确竞赛申报受理、审核、确定、公布等认定流程和要求

(四)组织要求:《管理办法》第十四至二十条,明确竞赛组织开展中对公益、公平、自愿等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竞赛和竞赛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要求。

(五)日常监管:《管理办法》第二十一至二十条,主要明确了竞赛活动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监管要求

(六)附则:《管理办法》第二十六至三十条,明确全国性竞赛、全省性竞赛、跨市域竞赛、各区市竞赛以及教育教学需要的其他竞赛的管理要求,以及本办法的有效日期和解释权等规定。

四、申请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应具备哪些申报条件?

《管理办法》对申请举办竞赛的组织主体、申报依据作出了规定。全市性竞赛的组织主体(主办方)应为在国家、省级或市级机构编制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必须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较强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团队。举办全市性竞赛,依据文件的效力等级不得低于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或直有关部门规范性文件。组织主体(主办方)还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材料要求和申报程序进行申报。

五、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申请认定流程如何规定?

教体局负责全市性竞赛的牵头管理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承担具体受理、初核等工作。自2023年起,每三年组织一次申报受理和审核。市教体局或受托专业机构将集中受理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关于举办全市性竞赛的申请。市委编办负责对主办单位为事业单位的登记注册情况予以确认。市教育体育局或受托专业机构负责对主办单位为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情况进行查询确认。市教育体育局或受托专业机构集中对申请举办的全市性竞赛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进行审核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调查。市教育体育局根据审核论证情况,按规定程序进行研究,对同意举办的,将竞赛信息通过官方途径予以公布。

六、《管理办法》在竞赛组织要求方面做了哪些要求?

(一)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主办方、承办方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做到“零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竞赛活动成本。

(二)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诱导任何学校、学生或家长参加竞赛活动。

(三)不得面向参赛者开展培训,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资料、书籍、商品等。

(四)竞赛应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平等开放,不得设置任何歧视性条件。

(五)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商丘市教育体育局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七、对举办面向中小学生全性竞赛活动提出了哪些具体监管要求?

一是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动态调整,在市教育体育局官网公布并正式印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清单之外的竞赛活动,不得为违规竞赛提供场地、经费等条件,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二是落实属地责任。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加强属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违规竞赛严肃查处。三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教育体育局及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邮箱,并通过调研、巡查等方式,密切与举办方、中小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联系,广泛接受社会投诉举报。四是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对主办方在组织实施竞赛活动中出现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违反作出有关承诺等情况的进行通知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立即撤销竞赛活动,并由主办方做好善后工作。五是明确了各主管部门相应职责。教育部门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开展竞赛的行为进行监管查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对竞赛活动主办方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民政部门对竞赛活动主办方违反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市场监管部门对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责任编辑:教体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