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口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4-03-18 21:43:2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周口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以下简称《规划》)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作以简要汇报。

一、《规划》起草的必要性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公平迈入新阶段,教育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十四五时期,是周口打造现代化中原港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环境和形势对周口教育的发展质量、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农村弱、城镇挤,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中职学校小、弱、散),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教育问题亟待破解,必须审时度势、砥砺前行,推动周口教育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起草依据

主要依据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市直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三、《规划》起草过程

2020月,市教育体育局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抽调精干人员成立起草专班深入学习有关政策文件在总结我市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十四五教育发展目标进行反复分析测算确定了我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指标。《规划》起草过程中,秦市长三次专题听取汇报,多次亲自修改完善并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充分论证《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开展了次专题调研,召开了次由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参加的基层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又征求了市委各部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有关人民团体和大中专学校的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协商一致,形成此稿。

四、《规划》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二部分:发展思路和目标。第三部分:工作任务和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二是构建教育资源全面支撑体系,三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该部分共设置铸魂育人工程、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工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个专栏,16 项重点工程项目,确保规划能够落地,务实管用同时从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规划推进落实机制等方面提出四条保障措施。

详细内容参见附件。请各位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后,提请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正式文件。

附件:1.周口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周口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征求意见采纳情况统计表

拟稿人:市教体局发展规划科科长王体俊 电话:15838659106

审稿人:市教体局局长王富生           电话:13781209999

联系科室:市政府办公室四科赵奎       电话:13838673580

附件

周口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讨论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根据《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周口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系列政策举措、工程项目落地生效,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教育保障坚实有力。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经费投入806.66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65.16亿元,提高48.97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21.75%提高到90.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2%,比十二五末提高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市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农村义务教育形成了以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寄宿制为主,完全小学、教学点走读制为辅的分层次、全覆盖的新体系,小学、初中净入学率为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比十二五末提高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比十二五末提高个百分点。项城一高、郸城一高、西华一高、扶沟高中、太康一高、沈丘一高实现整体搬迁,郸城一高周口校区建成投用。高中品牌越擦越亮,高招上线人数、上线比率持续全省领先。全市25所中职学校中,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所、省示范校所、特色校所,省级管理强校双高工程项目学校省级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所。

高等教育提升发展。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成为全省首个职业本科大学。周口文理职业学院、周口理工职业学院筹设成功。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所、专科所,技师学院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67233人,比2015年增加21091人。

教育公平有力有效。特殊教育健康发展。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残疾儿童1268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4827人,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1575人,入学率99.6%。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教育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18.71万人次,落实教育助学资金22.92亿元,我市荣获全国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教师队伍活力增强。全市补充教师17445人,招聘特岗教师9181人,培训教师10.34万人次,6820名教师成为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50名教师成为周口最美教师,名教师成为中原名师。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保障房建设工程和教师荣休制度,增强了全市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是周口打造现代化中原港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环境和形势对周口教育的发展质量、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农村弱、城镇挤,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中职学校小、弱、散),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必须审时度势、砥砺前行,推动周口教育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关键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周口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充分发挥教育在推进周口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打好政策组合拳,着力补齐短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初步构建起具有周口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发展指标再上新台阶,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发展更有质量。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显著扩大;职业教育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需求。

——供给更加公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教育。

——服务更加优质。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乡村振兴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适应市民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保障更加充分。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用地、经费投入、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队伍专业化、教育信息化优势进一步增强。

周口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维度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周口

河南

周口

河南

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0.2

90.3

93.0

93.0

预期性

义务教育巩固率(

96.0

96.0

96.4

96.4

预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0.0

92.0

93.5

93.5

预期性

公平均衡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90.6

73.7

91.0

85.0

约束性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比例(

10

20

预期性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6.1

144.0

10.0

210.0

预期性

职业教育专科(含高专)在校生(万人)

3.2

124.2

5.5

148.0

预期性

职业教育本科在校生(万人)

0.49

0.49

2.0

16.0

预期性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

30.0

33.2

60.0

60.0

预期性

普通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22.4

225.0

20.0

270.0

预期性

普通本科在校生(万人)

2.3

125.1

2.3

140.0

预期性

三、工作任务和保障

(一)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共享机制,组建一体化建设联盟,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构建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教育。推进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组建德育工作核心团队,打造德育名师工作室,探索实施德育导师制。选树一批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持续开展全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等办学条件。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竞赛和多样化体育锻炼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建设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特色校。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等能力培养。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配齐配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以生命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为重心,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全面推动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落地见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和资源网络平台,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环境与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果。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引导学生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教育、宣传、文化、体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

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教育观,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专栏:铸魂育人工程

立德树人

示范校工程

遴选一批市级立德树人示范校,评定一批优秀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社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体美劳教育

质量提升工程

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和省级体育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学校;积极开展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和特色优质课程评选活动。

儿童青少年

健康促进工程

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开展大课间活动,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效能。

(二)构建教育资源全面支撑体系

1.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到2025年,50%以上的县达到督导评估标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

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工程。每个乡镇办好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规模大的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规模小的村联合办园,持续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年检及备案公示制度,强化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动态监管和质量管理。持续开展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评估认定和学前教育结对帮扶行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改革,加强无证幼儿园分类治理,规范办园行为。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增加财政投入,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农村家门口的学校。中心城区和县城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解决大班额大校额和择校生问题。新建初中、小学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2500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中心村建设寄宿制小学、乡镇建设寄宿制初中,自然村、行政村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和完全小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力争2025年底,1-2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

强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完善管理和治理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试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管理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完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提高质量控辍,落实扶贫控辍,强化保障控辍,让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完整义务教育。

专栏: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进工程

幼儿园保教

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组织省市级示范园与薄弱园结对帮扶,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推进科学保教。

义务教育学校

优质均衡工程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中小学布局优化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计划,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3.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实施普通高中特色提质计划。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改造项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推动地处乡镇的普通高中向县城集中。

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课程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灵活、评价科学有效、办学绩效突出的特色优质普通高中。围绕课程改革主要任务,瞄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构建全面培养体系,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打造一批普通高中示范性学科,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出一批普通高中优质在线选修课程,带动全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水平提升。

4.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省级双高工程和办学体制改革,通过优化布局,项目带动,多元投资,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每个县(市、区)办好1-25000个学位以上规模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优质职业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筹建河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周口城市职业学院、周口智慧能源职业学院等院校。支持周口文理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和新校区建设。支持周口技师学院校园扩建和规模化特色化内涵发展。支持周口理工职业学院牵头组建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新校区建设。支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和新校区建设。支持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特色发展内涵提升。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实施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计划和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优化思路,引导职业院校建立招生与人才培养、学科调整联动机制,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提升、共出重彩的格局;规划建设周口科教城,以科教共享为基础,以高新研发为支撑,以高端产业为带动,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城一体的产业功能体系。推动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理工职业学院等院校与知名企业联合兴办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重点建设和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生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和具有独立法人的实体化运作的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周口交通技师学院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河南省室内设计品牌专业。引进一批科研院所、高端产业,推动校企紧密结合、产教城深度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提高技术技能质量。大力实施三教改革,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实行“1+X”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探索建立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专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工程

中职学校

达标工程

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办学水平,推动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

实施省双高计划,建设所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个高水平专业群。

职业教育本科

院校建设工程

推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申办职业本科教育,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提升办学质量。

专业化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每个县(市、区)建成个集技能考试、学生实训、比赛集训于一体的专业化多功能公共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5.加快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实施终身教育发展工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终身教育推进工作机制。健全职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建设周口开放大学、周口社区大学、周口老年大学;加快打造一批示范性社区学院(含老年)和社区学校(含老年),提升社区教育品牌;逐步搭建集中各级各类学习资源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深入推动技能型、学习型社会建设。职业学校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倍以上。校企共建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确保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以拓宽知识、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办好网络继续教育。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在线等形式向社会开放课程,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高质量推进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

6.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打造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做好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落实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政策,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保持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源头活水。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普通高中现有教师10%以上的比例,增加满足走班教学要求的在编教师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教师。按照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加大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力度。通过改革管理、统筹调配等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问题。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解决中小学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保安等工勤服务及卫生人员的保障问题,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允许职业学校按编制数额20%的比例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打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任教通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效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入职、培训必修、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励表彰等重要内容和首要条件,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持续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和周口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机制,推行新任教师入职宣誓和退休教师离职仪式制度,强化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全面推进强师优师培育。推进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和名校长培育工程,实施高中教师杰出青年培育计划和职业学校教师全员轮训和年累计不少于个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式。建立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项目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中小学教师五级培训联动机制和全链式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着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水平。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建立有别于职称晋升的面向全体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梯队攀升体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

)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有效体现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校长薪酬制。扩大职业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完善适应职业院校和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高校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额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落实教师减负清单,依法依规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专栏: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乡村教师补充 计划和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

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改善乡村教师师资结构,满足教学需求。设立乡村首席教师岗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教师队伍素养 提升工程

培育认定一批市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发展一批中原名师。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培养、引进一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开展市级职教专家评选认定和省职教专家培育推荐工作,打造一批专家型职教队伍。

7.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将四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扎实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阻断代际贫困。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学前、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大力发展乡村振兴需求的职业教育。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广泛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鼓励涉农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农业主产区提供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每个县(市、区)办好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到2025年,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班。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职业学校融合办学,全力推进医教结合,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实施教育专网建设工程。充分依托公用通信网络资源,建设由市、县、乡三级主干网和学校校园网构成的教育专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有线无线全覆盖,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100%;全市90%以上中小学校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基本要求。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达到基本要求。实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行动,推进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泛在网络设施建设,构建基于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学习空间。

实施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周口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融通,基本建成全市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应用服务。普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站式教育服务,推动学校、师生常态化应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提升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推进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建立健全中小学、职业学校使用数字资源和学习类APP的审核与应用监管制度,提升内容和应用服务的教育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快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与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协作共同体建设工程。协同推进优质特色资源共享和教学模式创新,重点培育30网上结对市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协作共同体、50线上牵手市级示范性网络直播共同体,形成一批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加快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其在中小学校教学点的常态化应用。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引领工程。重点培育个教育信息化2.0示范县、30个智慧校园示范校、150个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杆校,开展教育行政人员信息化专题培训300人次。

创新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尝试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建设个人数字学习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教育测评技术对考试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学校提供多维评价数据。

)推动网络化智能化教育服务。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数字化工程。统筹建设市、县两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系统的深度整合和集约管理。加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服务。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梳理面向学校、师生、家长和校友提供的管理服务事项,精简归并不同层级、部门的同类事项,推动管理服务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推动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周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和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教育高地和标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教育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拓展区域内教育协作广度深度,推动县(市、区)教育交流合作,擦亮周口教育名片。探索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聚焦科技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多种渠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力度,积极主动吸引经济发达省市企业在我市投资办学。实施职业院校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进一步落实对周口师范学院、河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筹)的支持政策,协调联动,凝聚合力,加大资金、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2025年,规划新建幼儿园37所,新增10080个学位,投资6.6亿元;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以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5年,规划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4所(小学17所、初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新增68130个学位(小学25650个、初中42480个),投资22.8亿元。

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

2025年,规划新建高中所(淮阳区所),新增学位3000个,投资4.2亿元。

职业教育扩容增效

2025年,推动河南科技职业大学顺利通过职业本科试点国家复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周口理工职业学院、河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等院校筹设工作。投资亿元,建成所(川汇区、淮阳区各所)标准化、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学位15000个。

普通高等教育内涵提升

支持周口师范学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加快实现学校更名、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目标。支持周口师范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筹建周口师范学院农业科技学院,建设周口师范学院郸城校区。根据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需要,谋划新增普通高校所。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的高水平教育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明确改革内容和方式,开展地方、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总结、宣传和推广成功经验,扩大改革辐射面、受益面。

2.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加快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动行政权力应放尽放,打造精简高效的教育政务生态。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优化服务流程,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政务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园)“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等关联信息在线上线下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严格执行年度督导检查考核结果公开公示制度,推进事项整合、程序简化,减轻各级各类学校迎检迎评负担。

3.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编制动态管理。坚持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优先满足教师队伍需要。实行竞聘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鼓励学校结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并作为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评优表先的优先条件。改革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加强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过程指导和事后监督,确保新招聘教师质量。探索建立教师储备制度,稳妥解决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实施乡镇中小学教师回调聘用制度、归雁计划和招才引智计划。支持职业院校通过特设岗位、柔性引才和直接考核等方式加大高端教育人才、紧缺教育人才和学科教学名师引进力度。

4.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深化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薄弱初中政策,全面实施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政策。全面改善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建立高考选科评估与指导制度,推动新高考改革有序平稳进行。推行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评价模式,做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扩招工作,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5.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分级办学、分类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教育领域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发展、管理、保障责任。健全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普通高中办学管理体制,强化市县两级办学主体责任,促进市域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推动市属本科高校省市共建。扩大社会参与,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着力形成共治共享、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6.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公益导向,有效增加民办教育制度供给。完善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等政策制度,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六独立民办学校。重点支持社会资金投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激发民办教育内生动能,进一步挖掘创新潜能,着力发展更加优质更具特色的民办教育。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健全年度检查、信用档案、信息公示、收费管理等制度,强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招生入学行为、教育教学、财务行为、学校名称等方面的监管。强化民办教育督导,全面建立民办教育第三方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

7.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

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市县两级教育督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兼职督学。建立科学完善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逐步建成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教育督导体系。对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督促县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完善并落实督导报告、反馈、复查、约谈、通报、问责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评估监测与评价的使用效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决策机制和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研究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形成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工作机制,从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彰显周口教育人的政治担当。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改进方式,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打造周口品质教育党建品牌。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和用法治方式推动教育发展的能力,将教育工作全部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兴教。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快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法制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重要抓手作用,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教育系统舆情分析与研判,全面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舆情处理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切实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工程,打造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和师生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灾和自救自护能力;做好校车、校舍、消防、食品安全工作,狠抓预防溺水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学校食堂规范管理,确保营养健康。坚决禁止校园宗教活动。加强校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落实学科类培训非营利化,将校外培训机构全员纳入综治网格。细化机构设置规定,明确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设置方式。把好教师入口关,健全培训机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实施信用结果较差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机构财务和资产规范管理制度,将培训机构收入全部纳入机构财务专户,由机构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强化互联网+”、部门一网通管,实行属地为本、网格为基、条块结合的综合防控机制。

3.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大教育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拨款、资助、收费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投入责任。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教育投入政策,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有关规定。积极推动债务化解,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

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优化资金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普通高中特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足额保障资助资金、教育振兴资金,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和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

4.建立规划推进落实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本规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目标任务。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资源,建立完善规划落地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市直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主动履职尽责。教育督导部门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开展工作督查,跟踪监测分析工作进展,压实责任。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宣传各县(市、区)、各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支持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教体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