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5-01-08 17:36:0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体育周口、体育强市的重要时期。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事业的新要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情况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成绩显著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印发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政策措施,为推动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了市、县(市、区)二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体育场地数量达到1.5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6平方米,修缮、改造和新建185块社会足球场地,每万人拥有社会足球场地超过0.24块。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成功举办2019年周口市第三届市直机关职工运动会,实施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亮点、一村一项目“三个一”精品带动工程,打造品牌赛事,扩大了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体育总会,共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33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数超过0.43个。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15万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438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41.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8%。

2.竞技体育更加出彩。圆满承办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2016年周口市第三届运动会;十三五”期间青少年竞技体育以积极备战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工作重心,在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项比赛中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共夺得88枚金牌、44枚银牌、60.5枚铜牌,赛会金牌排名第二,与上届省运会相比提升7个位次,总分排名第四,与上届省运会相比提升6个位次,周口市体育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间,我市先后组织运动员5000余人次参加了190余项次省年度比赛,共获得第一名570人次,第二名453人次,第三名533人次,其他名次1253人次;我市优秀运动员240余人次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国家级以上比赛,共获得第一名107人次,第二名42人次,第三名58人次,其他名次46人次。我市运动员朱婷和中国女排队员一起勇夺2016年巴西奥运会女排冠军。

3.青少年体育得到加强。体教融合持续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优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布局,加强基础项目,巩固优势项目,探索管理新模式,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证人才输送顺畅。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3个,全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2610人,共审批了35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

4.体育产业稳步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印发了竞赛表演、龙舟、水上、 自行车、汽车自驾、山地户外、马拉松等产业发展规划。现有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体育示范基地5个。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共销售体育彩票29.56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0.73亿元,实体店达到616个,为社会提供近1500个就业岗位。

5.体育文化交流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了四届周口中华龙舟大赛、五届周口马尼拉赛;圆满承办了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向省内外展示了周口发展成就和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周口经济社会发展。

6.体育改革扎实推进。加大体育开放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体育。按照“五分离、五规范”的标准,制定并实施省级体育社会组织脱钩改革计划,26个市级社会体育组织完成脱钩工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足球、篮球、羽毛球、马拉松等体育项目,职业体育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体育领域“放管服”工作,深入推进全市体育系统“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监管”改革,市、县(市、区)两级体育政务服务事项均实现网上办理。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体育发展环境也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为我市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业态结构融合升级,为体育供需两侧提质扩容提供重要机遇。新的教育理念、消费观念和模式、数字技术以及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赋予体育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体育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资源大量涌入体育领域,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程度将快速提升,体育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将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体育河南、体育强市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地区、城乡、人群之间还不平衡不充分;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项目布局和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县级重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缓慢;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还不够有力,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还不够充分;体育推动开放作用发挥不够,体育文化、科技、法治、人才队伍等方面仍有较大短板和不足。“十四五”时期,周口体育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稳中求进,推动全市体育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体育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为统筹“十四五”期间我市体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彰显特色”的基本思路,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教融合,积极发挥健身健康、竞技出彩、推动开放、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综合功能,推动周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周口添彩画卷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发展的要求对标对表体育强国、体育河南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周口体育的发展规划统一到中央和省有关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体质进人民福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从我市实际出发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市场等各方面力量参与体育发展逐步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

——坚持融合发展。发挥体育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中的重要作用使体育+”“+体育成为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引擎促进体育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体育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融合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建立与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所有县(市、区)建成“两场三馆”,乡镇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9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以上,人民群众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奥运会争光能力进一步提升,省运会竞技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行列,“三大球” 项目取得新突破,冰雪项目取得新成效;建立比较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广泛普及深入,建立更加适应社会需要、主体多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壮大;体育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传承发扬。

(四)主要任务

1.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助力健康周口建设

1)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发挥周口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制定实施《周口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体育强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整合利用现有城乡体育公共设施,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巩固体育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2)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范围内,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等建设小型、简易、便民体育设施。城市社区重点建设完善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2025年,全市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全覆盖,中心城区新建或改扩建周口公园、周口森林公园、人民公园、周口铁路主题公园、周口植物园、沙河湾湿地公园、引黄调蓄工程湖、沙颍河健身长廊8个功能齐全的体育健身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建设500公里以上全民健身步道;具备条件的街头游园和新旧小区全部安装全民健身设施。所有县市区建成“两场三馆”;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有1—2个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建设200公里以上全民健身步道。每个乡镇建设1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健身场地。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是持续在每年元旦春节、5月份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九九重阳节(老人节)期间都要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启动仪式及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二是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按四年一届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三是中心城区每年举办周口市马拉松赛、周口市中华龙舟大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开展推广足球、篮球、排球、心意六合拳、柔力球、门球、气排球等我市全民健身优秀品牌赛事活动。四是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特点开展“一县一品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西华县、郸城县、商水县开展篮球特色等项目活动,川汇区、淮阳区开展武术等特色项目活动,扶沟县和郸城县开展排球等特色项目活动,沈丘县开展健身气功、拳击等特色活动,项城市和扶沟县开展门球等特色活动,太康县开展足球等特色活动,鹿邑县开展太极拳等特色活动;每年举办马拉松长跑活动。五是积极推动武术项目发展。推动太极拳、心意六合拳等武术项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建立健全武术标准体系,提高技能培训、赛事服务、器材制造等标准化水平。完善武术段位制考评机制,到2025年,全市开展武术段位制工作的县(市、区)达到50%以上。

4)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大力发展各级社会体育组织,健全社会体育组织机制,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注册成立市级单项体育协会4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注册成立社会体育组织20个以上(必须注册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身气功协会)

5)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持续优化项目结构及重点项目布局。构建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统筹各项目协调、均衡、科学发展,建立竞技体育公共投入的效益评估体系。围绕“奥运争光”和“省运夺金”工程,适时动态调整、创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思路,重点推动奥运与非奥运项目、夏季与冬季项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三大球”与基础项目协调发展,优先打造一批传统优势项目和潜优项目。统筹组建具有周口特色的冰雪项目专业运动队,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组队的发展模式。

2)全面推动“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发展。制定实施周口“三大球”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三大球”青少年训练体系,培育青少年“三大球”品牌赛事活动,组建完备的青少年“三大球”后备人才梯队。提升“三大球”竞技水平,力争在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和职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办共建“三大球”学校和专业队,提高“三大球”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探索在高等院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校。借助奥运女排冠军朱婷、奥运亚军张志磊明星效应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组队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市要开展推广1—2个冰雪、类冰雪体育项目。

3)做好重大竞技体育赛事的备战参赛和办赛工作。积极做好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备战参赛工作。加强我市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输送和保障,力争有更多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改善体能训练软硬件设施,提升基础体能转化为专项体能的能力,充分挖掘重点运动员潜能,增加金牌、奖牌点,确保全省先进位次,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申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

4)定期举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办好周口市第四届、第五届运动会,比赛项目与省运会接轨,以群众项目为基础,青少年竞技项目为提升,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并通过比赛为我市选拔、储备更多更好的优秀体育人才。  

3.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1)巩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工作。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学校积极开展足球、冰雪、游泳、田径、体操、武术等体育项目,鼓励幼儿园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二是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育科普研学等活动,组织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和青少年足球活动。建立以锦标赛、冠军赛、分站赛、U系列赛、俱乐部赛等为引领的精英竞赛体系,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竞赛体系和人才选拔输送机制。三是引导扶持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体校、体育场馆(中心)等创办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及个人兴办面向青少年的体育俱乐部,建立衔接有序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

2)构建科学合理青少年后备人才体系。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构建体教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密切协作、多元投入的青训体系。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教育体育部门制定在校学生运动水平等级认证标准。完善体育项目清单和体育赛事目录,支持和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完善专业队建设,充分调动高校、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深化体校改革。推进市体校改革,在突出体校文化课教学、专业特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通过招录、聘用、合作等多种形式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推动体校开放办学,鼓励有条件的体校面向社会提供体育培训、教学和指导等,拓宽体校办学方向。办好周口市体育中学。

4.推进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建立体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多元化开展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拓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武术、心意六合拳、足球等周口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每个学校开展1—2项特色项目活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体育活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体育项目结构布局。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菅、体育科普研学等活动。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定期举办全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整合体育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向学校开放。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在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选派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进学校指导体育锻炼,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2)推动体卫融合。树立“大健康理念,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社区医生与体育指导员交叉培训,提升健身指导技能水平。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新,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加强运动科学研究,建立健身健康融合人才专家库。推广体卫融合发展典型经验。

3)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引导乡村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5.结合周口实际,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大力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发挥我市心意六合拳、太极拳、武术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养生等价值,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影视拍摄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鼓励西华县筹备发展航空运动产业,积极申办国内航空运动赛事活动,培育竞赛表演、飞行体验、体育培训等业态,带动通用航空维修、配件制造、运营保障等产业发展,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

2)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支持引进国内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持续办好周口马拉松和周口龙舟大赛等特色体育赛事,整合、优化淮阳龙湖、沙颍河沿岸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支持开展环湖(河)体育竞赛活动,提升体育旅游消费水平。鼓励各地举办群众基础好、消费需求多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3)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鼓励新建或改建冰雪场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兴办冰雪运动培训机构。积极培育和引进冰雪产业企业。

4)创建体育产业基地。2025年建成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6.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升周口体育文化影响力

1传承周口特色体育文化。加强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推广、创新。做好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利用工作,发挥中原“根文化”优势,做好武术、象棋、龙舟、心意六合拳、两仪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整理、创新发展。

2)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不断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挖掘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讲好优秀运动员和体育从业者的体育故事,增强体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组织运动员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传播体育正能量。引导协会、俱乐部、赛事主办方加大文化建设,提升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积极推广冰雪运动项目文化。

3)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将体育文化发展融入我市文化强市建设总体战略,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鼓励社会各界创作具有时代特征、周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产品,让群众更好地认识体育,感知体育的魅力,使参与体育成为全社会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开展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动漫、体育收藏品等的展示和评选活动。

4)推动体育文化交流。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加强地区体育交流合作,鼓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体育交流活动。发挥传统武术资源优势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本地区体育发展,切实把体育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支持体育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各县(市、区)要制定本地“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督导督查工作内容,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落实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级体育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分解目标、明确进度、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着力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体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各级体育总会与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评级制度,扎实做好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国有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3)加大资金保障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周口体育事业发展。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在体育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培育和提高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

4)强化人才支撑。制定体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逐步增加运动员编制,探索运动员聘用机制。探索设计专业教练员、裁判员培养选拔任用体系。健全符合体育行业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荣誉制度,完善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人员奖励、退役安置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完善“训、科、医、管、保”复合型团队建设,加大科技助力力度。选派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出国(境)培训、留学,支持与海外高水平机构联合培养体育人才。开展体育引智工作,加快体育人才引进。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体育高端智库建设。

5)发展数字体育。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竞技体育服务、体育产业服务、综合业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体育服务平台。建立体育数据库,提升数据分析、运用和决策支持能力。加快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建设和改造。

6)深化依法治体。加大体育法规、政策研究力度,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全市体育系统“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监管”工作水平,加强对体育赛事、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服务型体育行政执法水平。深入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体育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责任编辑:教体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