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 我市两名校长入选 “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特别奖、优秀奖
来源: (周口市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1-09-10 02:34:0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

 ——记“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特别奖、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


 

9月9日晚,在“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荣获特别奖。

今年4月9日,“妞妞干啥嘞啊这是?”“给俺妈吃嘞。”这组对话伴随着一段视频爆红网络,让不少网友潸然泪下。发问的是周口市太康县清集乡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回答者是该校一年级学生刘书慧。当时正值学校午餐时间,年仅6岁半的刘书慧悄悄藏下鸡腿,准备留给妈妈,但没有逃得过张鹏程的眼睛。小女孩的淳朴懂事,让人们看到了向善向上的力量。而校长的悉心关怀,让大家看到了一所乡村学校的团结友爱。   

银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藏不住的皱纹和瘦弱的身体,是张鹏程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担任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的他,今年才39岁。

目前,张鹏程所在的二郎庙小学有150名学生、8名老师,学生中90%是留守儿童。除了上课学习,张鹏程和同事更关注孩子们的身心成长。

张鹏程出生在二郎庙村,就在村里上的小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2012年,入编后的张鹏程被分配到了母校二郎庙小学。工作了两年后,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其他两所乡村学校任校长。2018年,他回到了二郎庙小学任校长,至今已扎根基层9年。

当时的二郎庙小学只有不到30名学生,教师奇缺。家长担忧学校的留存,纷纷将孩子转学或带着孩子到打工所在的城市。张鹏程为了留住学校,开始想办法扩招生源,垫付资金改造校舍,并在学校设置了食堂和宿舍。

起初开放寄宿的时候,因为没有女教师住校,学校只开放了男生宿舍。张鹏程的妻子看到学生情况和学校现状,原本打算出去打工的她说:“我不出去打工了,陪你做这事儿吧。”张鹏程的妻子田丽歌到二郎庙小学料理学校事务,帮助学校开放了女生宿舍。
 
张鹏程不仅是校长,也是孩子们的灯塔。学校学生基本是留守或者单亲儿童,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隔代教育,老人家难以给予孩子支持和精神感染。张鹏程和同事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孩子。

同样是农村孩子出身的张鹏程,对留守儿童的处境感同身受。“他们最大的缺失就是父母的关爱,所以我就竭尽所能给孩子多一些陪伴,我觉得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爱。”张鹏程感言说。
    
“我在这个学校属于生活老师,在后勤打零工。平常哪位老师请假,我临时顶替上课,我也是师范学校毕业。”田丽歌说,为了给孩子们多一些陪伴,他们夫妇常年以校为家,家里的老宅离学校不足百米,但3年来夫妇俩没有在家住过一个晚上,寒暑假、春节也不例外,“因为生活用品都在学校宿舍,家里连俺俩的被褥都没有。”
     
有一次,两个学生吃苹果时嬉戏打闹,造成一个学生噎到气管,张鹏程马上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了孩子。从这以后,张鹏程夫妇决定与学生同吃同住,虽然家和学校不过百米,他们却极少回去。
张鹏程夫妇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和他们一起住校,另一个在当地读初中,基本见不上面。这么难,为什么还坚持?张鹏程被问到时,哽咽着说:“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
    
9年来,张鹏程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泪,硬是把一所原来仅有30人、濒临被整合撤销的乡村小学,成功“起死回生”,扩大到现在在校生规模达到150人的学校。他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都投进了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却唯独不肯给自己“投资”。他穿的一双运动鞋,是妻子花80块钱买给读初中的儿子的,因为儿子穿上有点大,他捡了“便宜”,但目前已经穿出了破洞;他上身的针织衫也多处开线——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干净整洁。
校园不大,张鹏程每天都要走遍角角落落。无论到哪里,他的胸前都别着一枚锃亮的党徽。“我是孩子们的精神支柱,党徽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他的目光坚毅,语气坚定。
    
 “白发校长”的坚守付出,感动了众多网友。“感谢您的坚守,孩子们有您很幸运”“真正的人民教师、好校长”“看到年轻校长的白发,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张鹏程的举动引来网友一片赞誉,同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等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张鹏程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留在这儿当校长。”
  


 “让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上好学”
——记“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优秀奖、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校长于金梅


 
“开学啦!”9月9日,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校长于金梅推开大门,200多名学生欢快地涌入校园,快乐的歌声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殊不知,这所农村小学是于金梅和公公、丈夫20年坚守不二,从濒临关门、仅有20多人的小学,逐步培育成为在校生200多人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尤其是于金梅忍受住丈夫王岗突然离世的巨大伤痛,继承丈夫遗志,坚强投入学校工作,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延续,更令人肃然起敬。
    
2000年,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因年久失修,乡里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停办。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该校教师王国学向乡里表态,要把村小办下去,把学生留下来。刚刚师范毕业的王岗也被父亲王国学强留在了村里,和父亲成了乡村教育战线上的“父子兵” 。  
   
教学相长一条心,建设学校齐动员。没有厕所、围墙,“新媳妇”于金梅在公公王国学带领下,同老师们一起捡来废弃的砖头,自己干;没有大门,王国学、王岗、于金梅三人召开“家庭碰头会”,拿出家里卖玉米的1800元钱买来大门装上。
   
由于科班出身,年轻的王岗、于金梅做起了“学科带头人”,向全校教师传授新课程教法、多媒体设备使用方法,让老师们眼界大开。很快,郑庄小学的老师们也能使课堂“图文并茂”了。于金梅也先后荣获周口市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2013年,王国学退休。在民主测评时,王岗被老师们一致推荐为校长。此时的郑庄小学抵挡不住世事的变迁:生源逐年减少,校舍愈显寒碜。学校里只有50个孩子、3排平房,“校长”好听不好当。
   
为了能让教师们安心工作,教学之外的其他活儿,小两口基本上全包了。操场坑洼不平,他们一同除草、清理垃圾、平整场地;为了节省经费,王岗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拉来,无偿给学校使用,于金梅从来不说什么。
   
随着学校寄宿生的增多,学生住校安全成为王岗的“心头病”。王岗干脆直接搬到了学校住,于金梅不仅支持,而且也和王岗一样搬进了学校。于金梅在担任全校英语课之余,平时还到食堂帮忙、亲自下厨,为住宿的学生做饭。为了让住校生第二天能用上热水,于金梅总是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去烧水……于金梅夫妻所做的一切,学生、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2019年春季,郑庄小学寄宿生人数已达到125人。
   
2019年3月21日,王岗因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连续加班工作,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7岁。
   
王岗走了,撇下了年迈的父亲和一双未成年的孩子,更留下了未了的心愿和遗憾:“要把学校建好,争取发展到300人以上,办出农村最好的学校!”
   
送走丈夫后,于金梅拖着虚弱的身体,早早来到学校,为学生打开校门,安排各班打扫卫生,告诉学生注意安全,嘱咐全体教师把课上好,不能耽误学生一节课。“我觉得他(王岗)还在学校。我们只有把学校办得更好,他才走得安心!”作为与王岗并肩工作十几年的妻子,于金梅最懂丈夫的心思,决不能让学校受到一丝一毫影响和损失,就这样,她毅然接过丈夫手中的钥匙,接过了坚守学校的接力棒。
   
五月初的郑庄小学,花木葱茏、彩旗飘扬,刚投入使用的综合楼里,孩子们在专心听讲。 “市、县、乡领导多次来到学校,规划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把学校办得更好!”于金梅说。


责任编辑:(周口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