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全面优化农村教育布局“三个坚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3-10-23 15:52:5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编者按:沈丘县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区域教育调研评估,针对农村学校教育力量薄弱、管理松散等问题,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全面移植域内名校管理模式、教育资源等,实现法人、人事、财务、招生、教学、考评六统一;建立新招教师首站培育、骨干教师轮岗兼职机制,通过校本研修、优质课评比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该县“名校移植”均衡城乡教育的做法被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刊发。


  近年来,该县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发展严重滞后,且日渐萎缩,甚至出现大量的“麻雀学校”和“空壳学校”,此类学校规模小,师生比严重失衡,五育不能并举,生源流失严重,同时占用大量教师编制,严重制约沈丘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根据2023年春季学期末统计数据,沈丘县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共147所,学生3358人,教师1281人,师生比为1:2.6,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合理。针对相关问题,沈丘县率先实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攻坚工程,于8月底完成147所小规模学校撤并,通过小规模学校撤并、集团化办学、办学条件改造提升等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激发教育创新,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期待。


  坚持系统思维,精准谋划教育资源布局。一是深入调研,全面摸排。对全县城乡中小学开展全覆盖排查,详实登记现有学生数、校舍面积、办学规模、教师配置、学位空余等情况,为布局优化整合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科学绘制生源曲线图。在全面摸排农村教育资源现状基础上,认真测算常住人口、学龄儿童变化曲线,分学段分区域预估学生数量发展趋势;三是科学界定学校布局。按照“就近集中,妥善安置”的原则,各乡镇(办)按照“一镇一策、一校一案”原则,综合考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确保农村教育资源与入学需求相匹配、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坚持分类施策,精确匹配校园整合路径。一是实行相近合优模式。以乡镇为中心,充分考虑生源分布和校园软硬件,对各学校综合考核量化,将条件差的合并到相对较好的学校,优化教育布局,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品质;二是实行建新撤旧模式。将办学条件不达标或在校学生数不足的小规模学校撤并,在集中居住区,同步规划改扩建相应规模的学校。有序解决教师超编、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集中资源打造更为优质的教育品牌;三是实行全员覆盖模式。县教体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人民政府认真履行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坚决防止因学校撤并造成学生辍学流失现象的发生。


  坚持共建共享,精心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一是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沈丘县按照紧密型、联盟型、项目型3个类别,首批成立了8个教育集团,布局学校34所,利及学生3.4万人,做到乡镇全覆盖。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3200万元对61所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附属设施进行改扩建。改善办园条件27所。全域推行“美丽校园”工程,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内涵建设彰显成效;三是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建立职称评聘新机制,推动教师县域内合理流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推动沈丘教育振兴发展的新时代答卷更加亮眼、深入民心,该县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广大农村家庭子女享受优质、均等的教育资源,确保广大农村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责任编辑:信息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