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郸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 总体部署,牢牢把握幼儿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 革,着力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推进学前教育资 源的全面覆盖、精准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目前,全县现有各类幼儿园 484 所,在园幼儿 4.9 万人,教师 2416 名。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学前教育发展 布局规划(2020—2035 年)》《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行 动方案》《学前教育县域普及普惠评估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全县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近 10 年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近亿元,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36 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220 所,新增学位 20000 个。三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把公办幼儿教育建设工作列入全县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 核。将公办幼儿教育建设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完善督导落实机 制,夯实工作责任,引导各类教育资源向公办幼儿教育建设聚焦聚 力。
加强分类推进,实施重点带动,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通过政府投资新建、城镇小区配套、闲置校 舍改建等途径兴办公办园,确保每个街镇有 1~2 所公办园、95%以 上办成了普惠性民办园,形成了布局科学、配置合理的学前教育网 络。全县累计新(改)建公办幼儿园 256 所,增加优质幼儿学位 20000 个。二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开展普惠性民办园评估认定及复 查工作,鼓励符合要求的民办园申请普惠性民办园。全县共有各类 普惠性民办园 165 所。三是专项整治配套园。出台《郸城县城镇小区 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住宅小区配套园停建、缓建、 建而不交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通过政府标准投入、派驻公办教师、 常态监控考核等方式,规范配套园收费。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配 套园移交协议 8 份,已移交办园 8 所,其中,2 所办成公办幼儿园, 6 所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规范办园行为,突出内涵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是建章立制,优化管理。形成以县级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监管、 乡镇属地管理、幼儿园担起主体责任四级联动机制;建立学前教育 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体制;完善幼儿园保育 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机制,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二是 加强监管,狠抓规范。出台《郸城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郸城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办法和管 理意见》,推进依法办园,规范办园行为。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制度,成立幼儿园安全监管工作督导小组,推进办学许可行政审批 工作;对全区幼儿园园舍、设施配备、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办园 资质进行定期检查,坚持规范与治理并重,整改与取缔并举,近年来关停了 6 所无证幼儿园。三是强化师资,提升素养。通过政府招 教、小学教师转岗、面向社会招聘三种渠道,近 5 年,累计补充公办 幼儿园教师 300 余名。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下 基层等方式,近年来,累计培训园长、教师、保育员学前机构各类 人员 5000 余人次。努力打造名师梯队。三年来,培训市、县级教学能手300 余名;培养骨干教师104 名,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