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四个聚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 教育体育局 时间: 2025-03-18 15:50:0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郸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聚焦两项保障,确保学生“生活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营造安宁舒适生活环境。一是让学生吃得放心。开展“校园餐”问题整治,推进大宗食材集中采购,食材及各种辅料全部选用知名品牌。全县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100%,学校、教体局、社会三方可实时监测食材选购、配送、加工、用餐等环节。全面落实班子成员陪餐等17项制度,保障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二是让学生住得安心。推动乡村学校引入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科技赋能,让校园安全管理“耳聪目明”。如汲冢四中使用防范欺凌系统,通过“音频+视频+ AI”三技守护,全时段、全方位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使用消防报警系统,通过“消防大队+教体局+学校”三级联网,第一时间通知消防、教体、学校应急处置。


  二、聚焦五育并举,确保学生“成长好”。坚持一校一策,全县开设特色社团3630个,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

  是坚持德育为先。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开展德育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国防意识。每年评选新时代好少年10名、优秀学生1200多名,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坚持智育为重。举办全县青少年科技文化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辨析、发明和创新能力,以社团活动激趣启智,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三是坚持体育为基。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严格落实每天两小时的综合体育运动,打造“快乐20分钟”阳光大课间,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每年举办中学生运动会、“奔跑吧少年”主题系列赛事。四是坚持美育为要。普遍举办校园艺术节,常态化开展社团活动,如汲冢四中设立泥塑、绘画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五是坚持劳动为本。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建立校内外联动基地,常态化组织开展体验性、创造性劳动,促进劳动育人教育理念入脑入心。打造校内劳动基地298个、校外劳动基地30个,评选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所。


  三、聚焦三个清单,确保学生“呵护好”。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风险学生“三个清单”学生动向作为监测重点,摸清底数,纳入台账,精准施策,做到“劝得回、留得住”。一是针对家庭困难学生,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健全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落实“双线三级四包七长”责任制(双线:行政、教育;三级:县政府主导、教体局和乡镇政府主抓、学校和行政村主力,四包:局班子包片、校班子包村、班主任包班级、科任教师包学生,七长:县长、局长、乡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组织全县2236名“教育村长”每月开展辍学学生排查、劝返工作。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长效资助机制,创新实施校内资助,引导社会捐资助学,确保全县学生“不因学致贫,不因贫辍学”。2024年春季学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7623人次、发放资助金3461.77万元。二是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年投入资金100万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关爱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实施学生心理关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设备和专兼职教师,常年为学生提供心理监测、评估、辅导、咨询、干预、矫正等服务,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困惑,导航情绪偏差。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定期组织学生接打亲情热线,拉进家长与子女距离。建立教师和“三个清单”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确保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因贫、因残、因违法犯罪、因病而失学辍学。三是针对罪错未成年人,聘任法治副校长237名,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模拟法庭等形式以案说法。投资1100万元建设专门学校,对83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专门教育,引导他们走出迷途,有效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大幅减少涉未成年人犯罪事件。


  四、聚焦三教并重,确保学生“发展好”。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基点、职业教育保障、特殊教育兜底作用,健

  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郸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信息管理员